中国舆情网手机客户端工作人员查询
中国舆情网官网二维码

舆情网官网

中国舆情网手机二维码

舆情网手机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舆情热点 > 正文
中国舆情网-一带一路BANNER

有“学习”无“生活”,算大学生活么

来源:中国舆情网 时间:2018-01-24
导读:今日(9月14日)媒体消息,江苏一所高校,以让新生“更好适应大学生活”为名,要求校内社团和学生组织在本学期内不得面向大一招新,引起了学生的质疑,并被晒到了网上。

  今日(9月14日)媒体消息,江苏一所高校,以让新生“更好适应大学生活”为名,要求校内社团和学生组织在本学期内不得面向大一招新,引起了学生的质疑,并被晒到了网上。

  难怪学生不满。有过大学经历的人都明白,入学时经历的“百团大战”,往往构成了观察大学和重新进行自我观察的第一个窗口,其作用,有时并不亚于开学演讲。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而言,大一迈入社团,是其第一次不以成绩或“政治表现”、而是以兴趣和意愿进行自我成就的机会,也是第一次以班级以外的“社会人”角度来反观自己、检视自己的机会,而这些,恰恰是大一新生最迫切需要的。如果学习自组织管理、推进社会化、重新自我塑造都不是适应大学生活,那么学校所谓的“更好适应大学生活”,是要适应什么呢?

  也许该校一位老师发布的群消息给出了“答案”:“学校现在格外重视考研率,下命令任何学生组织和社团不准向大一新生招新,一律延后至下学期招新。”这里面的思路如此熟悉,初中的孩子们曾被这样训导过,一切要向中考让路;高中的学生们也曾被这样训导过,从现在开始就要进入高考倒计时。当高等教育者以同样的方式定义大学功能时,无怪乎会产生这样的判断:社团活动影响课业;无怪乎会认为,“适应大学生活”仅指适应“学习”,而不是适应“生活”。

  这和学生们、以及和对大学有正常预期的人产生了相反的判断。在人格养成的链条上,大学教育处于一个人从未成年人向社会人转变的接榫处;在知识和技能累积上,大学教育处于从模仿迈向创造的关键点。尤其对于中国社会而言,因为基础教育阶段难以避免的升学至上导向,大学更是在这两点上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必须尽力帮助一个年轻人,从适应单一评价标准迈向适应多维评价标准。或者更具体的说,既要提供给年轻人升学的机会,又恰恰要让他们理解,考研并非人生唯一的目标、排他性目标。

  在此过程中,社团发挥着重要的助推作用,一流的大学必然有一流的社团文化。耶鲁大学目前有近600个社团面向本科新生招新,哈佛大学、杜克大学“以学生为中心”的社团支持与服务体系,经常被引入教育学学者论文。社团的申请、组织、管理和经费筹措过程,提供了公民教育的最好实践、展示了自由的涵义和限度、普及了权与责的关系、培养了统筹和决策思维、打开了创造与创新的视域。而这些,都在狭义的“学习”之外,却指向了大学生活最重要的目标,提供了一个大学新生应该及早建立起来的视角。

  所以有人说,没有社团的大学不是真正的大学。顺着这个思路讲,没有经历社团的大学生,也没开始真正的大学生活。让一个刚刚走过艰难升学之路的年轻人见识大学之大、大学之不同,要从摈弃狭隘的学习观念开始,从让学习回归生活开始。

编辑:admin
中国舆情网
中国舆情网
中央机构 | 人大机构 | 国家主席 | 国务院 | 政协机构 | 民主党派 | 群众团体 | 驻外机构
Copyright © 2010-2018 中国舆情网 版权所有 | 中国舆情网简介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辑:tougao@yuqingz.com 运营:operate@yuqingz.com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国舆情网观点。转载本网站原创信息请注明出处。
网站地图 | XML地图 | 手机版 | 电脑版 | 标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