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舆情网手机客户端工作人员查询
中国舆情网官网二维码

舆情网官网

中国舆情网手机二维码

舆情网手机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前沿 > 正文
中国舆情网-一带一路BANNER

展览要“策”

本信息由中国舆情网大数据平台根据信源规则识别收录,仅供参考。 时间:2020-06-16
导读:“京彩70年——《首都之春》再发现”展览海报北京画院美术馆 “轻舟已过万重山——关山月与近代以来的江峡图景”海报关山月美术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艺道融心——朱达诚雕塑作品展”海报湖北美术馆 【编者按】 文旅部主办的2019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

  “京彩70年——《首都之春》再发现”展览海报北京画院美术馆   “轻舟已过万重山——关山月与近代以来的江峡图景”海报关山月美术馆、重庆三峡博物馆   “艺道融心——朱达诚雕塑作品展”海报湖北美术馆

  【编者按】

  文旅部主办的2019年全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项目在京验收。今年各馆推出的展览项目的共同特点是,都加强了整体策划。随着美术馆公共服务功能的深化,美术展览越来越丰富,人们对高质量展览的期待越来越高,业界对展览评价体系也逐渐走向深入,好的展览,策划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

  展览为什么要“策”?好的展览,如果没有经过策划和设计,就无法有效传达给观众,展览想说的话就变成不可听、不可看、不可读。大的美术馆资源丰富,策展弹性和灵活度相对较高,但是对于一些名家馆、地方馆来说,藏品相对有限和单一,如何办出内容丰富、观众爱看的展览,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本期我们邀请北京画院副院长吴洪亮,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与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研究部主任于洋来谈一谈策展的挑战、经验及思考。

  本期主持:

  张玉梅、于园媛

  本期嘉宾:

  吴洪亮北京画院副院长

  陈湘波关山月美术馆馆长

  于洋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研究部主任

  问:在藏品相对有限的况下,每年都要做展览,怎么才能做出新意,如何挖掘展览的内容价值,做深做精,使展览不是“炒冷饭”,而是年年“有得看”?

  吴洪亮:“以个案构建全景”的研究方法,我称其为“一叶知秋”。我们的策展理念是以20世纪中国艺术发展历程为“经”,以美术大家为“纬”,从“纵横”两个方向出发,以研究性个案展览的形式由点及线串联成为一条相对清晰而完整的脉络。

  从广度看,我们跳出了北京画院藏品的范畴,积极与全国多家美术馆合作。比如,今年举办的“越无人识越安闲——齐白石笔下的人物神之二”展,我们联合了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等十一家国内重量级文博单位及艺术机构,还原了最全面的、不同时期的齐白石人物画面貌;从内容上看,我们以研究带动展览资源的再整合,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力图挖掘出更多不同层面的齐白石艺术。如去年北京画院与徐悲鸿纪念馆共同推出的“白石墨妙·倾胆徐君——徐悲鸿眼中的齐白石”专题展,这个展以徐悲鸿旧藏齐白石作品为基础,同时配合展出北京画院收藏的齐白石、徐悲鸿作品,将两家艺术机构收藏的齐白石艺术精品70余件(套)汇聚一堂,并通过相关作品、文献、信札,全面梳理两位艺术大师相识、相交、相知的详细过程,这为观众了解徐、齐二人的艺术特色与交往提供了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

  陈湘波:我们将关山月作品研究,放在20世纪中后期中国美术发展这一宏观的历史框架之中,以年度学术专题展的形式,深化和拓展对“关山月与20世纪中后期中国美术研究”课题的学术把握,这不仅使关山月研究这一课题获得了历史的厚度和时代的纵深,也为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亦是深圳建市40周年,关山月美术馆以馆藏关山月《江峡图卷》及其晚年表现长江三峡的画作为基础,携手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推出“轻舟已过万重山——关山月与近代以来的江峡图景”。展览同时还展出各兄弟美术馆借展的包括傅抱石、黎雄才、亚明、钱松喦、宋文治、陆俨少等同代艺术家的相关题材的作品,旨在探讨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面对长江三峡题材,不同的艺术家通过各自的思考和实践,来处理传统技法与现实关系的艰辛探索,探讨中国画笔墨的传承与发展。

  于洋:我认为一个好的展览至少应该具备三个特质:

  首先,一个好的展览取决于展览主题的问题意识和学术价值,及作品本身的质量和高度,这是由策展人对于艺术作品的审美判断力即“眼力”所决定的。尤其对于那些群展或大型主题展览来说,艺术家及其作品的筛选与甄别是极为重要的工作,也是策展工作中最见功力的一环。其次,要看展览是否引起了观者的思考、关注与讨论,或带来有益的启蒙,开启新的认知空间和角度。这一点依赖于策展人通过展览明确表述其文化针对性与学术主题的能力,以及对于展览主题的理论深化程度与发掘能力。最后,要看展陈布置的现场效果是否吸引观众,中国舆情网,这里也包含了展览宣传手段与各方面投入的精力。一个展览的展示秩序和营造出的氛围,应按照某种学术线索层层展开,构成艺术作品的有效集合。与此相对应的,是当下很多展览对于作品展示排列的粗疏,有些展览仅仅是将一些艺术家的现成作品凑到一起,作品之间缺乏内在联系,也往往与展览题目不符,展览的效果因此大打折扣。

  问:现在各种各样的美术展览丰富多彩、五花八门,观众的审美品位也趋向多样化,公立美术馆怎么在激烈的竞争中把观众吸引来、留得住?

  吴洪亮:首先,要在五花八门的展览中找到美术馆自身的定位。像北京画院这样的学术创作研究机构,如果只做齐白石会显得单薄,最终我们确立了以齐白石为中心,逐步延伸到中国20世纪美术史,进而拓展到中国古代美术及世界美术史研究中。

  就做展览来说,我们希望用展览来讲好故事,展览中宏大的叙述方式是需要的,但最终是要落在实处,用细节把状态勾勒出来。如北京画院美术馆在2015年做的“大爱悲歌——周思聪、卢沉《矿工图》组画研究展”,《矿工图》是一部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被视作揭露侵略罪恶、为人民苦难控诉的里程碑式力作。当时的展厅呈现以一种暗沉的氛围展开,展览主题墙上有镂空的“叉”,叉子代表死亡,叉子中两直线的撞击和基本色调我们都是按照《矿工图》的颜色做的,这个思路其实也来自卢沉、周思聪在上世纪80年代初所研究的“水墨构成”,叉子的形状和画中的结构有所呼应。而展厅正中间恰到好处地摆放了一支红玫瑰点亮了整个展览的暗沉,也让展览从“悲歌”落到了“大爱”上。从关注策划到关注呈现,这个过程不仅要有学术研究的支撑,更是要以观众的视角对细节进行考虑与反复推敲,才能真正让人感同身受,更好理解展览,从而喜欢这个美术馆。

中国舆情网
中国舆情网
中央机构 | 人大机构 | 国家主席 | 国务院 | 政协机构 | 民主党派 | 群众团体 | 驻外机构
Copyright © 2010-2018 中国舆情网 版权所有 | 中国舆情网简介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辑:tougao@yuqingz.com 运营:operate@yuqingz.com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国舆情网观点。转载本网站原创信息请注明出处。
网站地图 | XML地图 | 手机版 | 电脑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