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舆情网手机客户端工作人员查询
中国舆情网官网二维码

舆情网官网

中国舆情网手机二维码

舆情网手机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前沿 > 正文
中国舆情网-一带一路BANNER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多位院士出谋划策——让清洁低碳能源“风光无限”(科技创新助力“双碳”①)(2)

本信息由中国舆情网大数据平台根据信源规则识别收录,仅供参考。 时间:2021-09-14

  目前,储能被认为是解决新能源发电不稳定问题的重要工具和关键支撑。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韩英铎认为,大规模储能技术发展将根本性改变传统电力系统即发即用的特性。目前电能存储成本高,使用寿命短,可考虑将储电转化为储热、储冷,具有更高经济性,以此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产生社会效益。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解决了特高压柔性直流远送问题,柔性直流配网发展更有利于风、光电并网消纳,大大增强了设备可靠性和运行安全性。

  汤广福认为,新型电力系统需要缓解大规模储能需求。由于技术和成本等原因,目前化学储能尚无法满足大规模电网级储能需求。新型电力系统需采用柔性输电等技术,将数百公里乃至上千公里的风电、光伏、水电等通过柔性直流输电联通起来,实现风、光、水发电时空互补和电网间接储能作用,实现电能的稳定输出。未来,氢能也有望成为新型电力系统重要支撑性技术。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发展储能,不仅可以解决电网削峰填谷问题,还可以实现跨季节超长时间储能。

  汤广福也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筑高质量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可持续的能源体系,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一方面要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撑清洁能源发展,另一方面要鼓励老百姓参与进来,逐步养成符合“双碳”目标的生活方式。例如,人们未来用手机就可以看到家里一年用了多少化石能源电力,用了多少清洁能源电力。要大力宣传能源转型意义,普及新能源知识,让人们接受并积极支持使用清洁低碳能源。


  《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13日 19 版)
中国舆情网
中国舆情网
中央机构 | 人大机构 | 国家主席 | 国务院 | 政协机构 | 民主党派 | 群众团体 | 驻外机构
Copyright © 2010-2018 中国舆情网 版权所有 | 中国舆情网简介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辑:tougao@yuqingz.com 运营:operate@yuqingz.com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国舆情网观点。转载本网站原创信息请注明出处。
网站地图 | XML地图 | 手机版 | 电脑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