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起源探秘:讲堂深度解读“超级大脑”奥秘
11月1日,一场聚焦脑科学的专题讲座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启动,从科学角度带领观众深入探讨意识的起源。此次活动由人民网报道,旨在解答“意识从哪里来”这一深奥问题,吸引众多关注脑科学的学者和学生参与。
活动以“脑生‘心’ 心生万物——漫谈脑与意识”为核心议题,汇聚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学术副所长、认知科学与心理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何生;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主任刘嘉;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麦戈文脑研究所研究员罗欢;以及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脑图谱与类脑智能实验室主任余山等多位专家。他们共同交流脑科学最新进展,关注意识领域的学术热点。到场的观众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及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的本科生、研究生和青年科技工作者近百人。
在主旨发言阶段,何生详细介绍了意识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机制,着重讨论了意识与脑机接口技术及心理健康的紧密关联,以及“自我意识”对于科学理解的重要意义。他强调,意识并非神秘莫测,而是源自大脑神经元之间复杂活动的结果。这一领域已经从哲学层面的思辨趋向科学实验与理论研究。理解意识与大脑的关系,不只关乎人类自身认知的探索,对人工智能和脑机接口的发展以及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对谈环节,罗欢主持,与何生、刘嘉、余山展开深入交流,围绕自由意志是否存在、脑机接口技术是否值得推广、频繁人机交互究竟会加强还是削弱人类认知能力等话题,畅谈各自见解,碰撞思想火花。
据了解,“国家科技传播中心学术发展讲堂”由中国科协设立,致力于打造高水平、开放前沿的学术交流平台,专注推动科技创新思考与传播。讲堂持续邀请知名科学家和创新团队,聚焦革新理论、突破性成果以及行业变革,为全国科技工作者尤其是青年科研人员带来最新的学术动态与思想启迪。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