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时代即将开启!
“从2030年起,中国、欧洲、印度、日本、韩国、美国、以及越南等地有望率先迈入6G商用阶段;到2040年,全球6G用户数量预计将超过50亿。”在2025年6G发展大会上,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大中华区总裁斯寒提出的这一展望,为即将到来的6G时代勾勒出了更加明晰的蓝图。
本届大会以“智联全球,共建6G技术创新生态”为主题。与会专家普遍认为,6G作为未来十年的关键数字基础设施,将深度融合通信、感知、计算、智能等多项前沿技术,服务范围不再局限于人、设备及物联网,更将延展到智能体领域,覆盖空、天、地全方位连接,助力“万物互联、数字孪生”愿景的实现。
终端与应用加速革新
“2023年标志着6G标准化研究全面拉开帷幕。”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在会上指出:“目前,6G正处于技术创新的加速期,也是产业方向加快明晰的关键节点,需要全球产业界、学术界和应用方形成合力,持续协作。”
终端创新被视为培育6G生态的核心要素。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AI手机将推动智能移动终端的更新换代,其内嵌大模型所带来的交互体验,预计会激发起万亿级别的新兴市场。此前分析显示,到2028年,AI手机的全球出货量将占据智能手机市场的一半以上。此外,具备感知、记忆与自主规划能力的智能终端,以及可解放双手的AI眼镜等新型外部设备,均将在未来几年迎来更快的普及速度。
邬贺铨还指出,AI与扩展现实(XR)之间的深度绑定,将成为6G时代的核心驱动力,预计会使用户体验从“观看”跃迁至“沉浸”。在产业应用方面,6G将推动面向个人消费者(2C)与面向企业及行业(2B)业务的协同壮大。目前,移动通信运营商在2B领域的投入已接近总投入的三分之二,推动了收入的持续走高。展望未来,专用智能体如工业机床、各类机器人等行业定制AI模块,将提升2B业务权重,对网络带宽和时延的更高要求也将加速通信技术的迭代升级。同时,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卫星直连终端等多元终端的兴起,也为通感一体、天地一体等新场景提供了丰富可能。
标准与频谱加快谋划
频谱资源是6G基础能力的“压舱石”。专家们普遍表示,未来五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将持续攀升,核心城市对频谱的需求日益迫切。2027年将在上海举办的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将成为6G关键频谱分配的决定节点。由此,频谱攻关和标准制定已经提升为6G进程的重中之重。
6G是对5G能力的一次全面跃升。斯寒提出了GSMA的“两步走”策略:首先发扬5G的全部潜能,完善网络底座,随后借助AI原生网络和非地面网络等新型技术实现服务能力飞跃。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指出,6G的发展是螺旋式升级,应在第一版标准上兼顾降成本、增效益与未来迭代。他特别强调终端创新、通感一体化和星地融合三大战略方向,并呼吁全球协作,集体攻关卫星网络部署和频率协调等短板,携手打造国际通用标准。
会议期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6G技术试验成果及平台能力提升计划》。张云明透露,我国目前已经储备超300项6G核心技术,构建了集技术攻关、试验验证与迭代创新为一体的科研体系,通过IMT-2030(6G)推进组把国内外百余家单位聚合在一起,已顺利完成首阶段关键技术试验。
截至2025年11月,中国6G专利申请数占全球份额的40.3%。北京市已经形成由1个总体组、1个实验室、2个研发基地和2个产业基地协同的创新格局。相关建设为6G商业落地和产业迭代奠定了牢固基础。
本次大会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与IMT-2030(6G)推进组主办,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协办。
(科技日报北京11月13日电)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