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黑科技”并非创新,反成安全隐患
【创新谈】
最近,一款被网民称为“智驾神器”的方向盘配重块在网上流行起来。这种售价几十元的小工具自称能够让车主实现“全程免操作”的自动驾驶体验。表面看似便捷实用,实际上却是一种用来干扰车辆辅助驾驶系统的作弊装置,其背后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目前,许多智能驾驶车辆都要求驾驶者始终握住方向盘,一旦检测到手部离开就会发出警告。“智驾神器”正是利用了这一点,通过模拟手部压力或发送信号,让系统误判为驾驶员还在正常操作,从而使驾驶者得以松手驾驶。这种做法,表面上有趣,实际却极具危险性,把自身和其他交通参与者都推入了安全风险的境地。
需要正视的是,在我国现阶段,市面上配备的智能驾驶技术依然属于L2级辅助驾驶,还远未达到完全自动驾驶的程度。无论遇到复杂路况、恶劣天气还是突发状况,系统的处置能力十分有限,驾驶者的持续监控和及时干预必不可少。而“智驾神器”的出现,正好切断了关键的人为把关环节,让辅助驾驶系统在关键时刻陷入“无人值守”的困境。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装置的流行,折射出部分车主对科技盲目信赖和对安全缺乏足够重视。科技固然能不断进步,但生命只有一次。试图绕过安全设计,把辅助驾驶当自动驾驶,从根本上就是对自身和公共安全的不负责任。
从声称能“净化水质”的“量子杯”,到号称有保健功效的“能量石”,再到号称保护视力的“防蓝光贴”……面对形形色色的伪科技产品,无论消费者还是行业,平台、监管部门,都需要提升警觉,共同守护安全。
针对“智驾神器”,汽车企业应加强系统识别和预警机制,提升精准度与防干扰能力;电商平台必须加严对相关产品的审核,内容平台也应及时清理违规宣传教程和视频,堵住传播渠道。监管部门则应加大执法力度,推动完善相关标准,根据实际情况要求智能网联汽车强化身份认证和行为监测。
驾驶技术创新的初衷是提升出行的安全与舒适,而非制造新的隐患。通往高等级自动驾驶的路上,最重要的是驾驶者心中的安全警钟始终长鸣。唯有坚守安全底线,智能驾驶才能稳步前行,真正造福社会。(陆成宽)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