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舆情网手机客户端工作人员查询
中国舆情网官网二维码

舆情网官网

中国舆情网手机二维码

舆情网手机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动态资讯 > 正文
中国舆情网-一带一路BANNER

探寻星辰 重返天宫之路

来源:中国舆情网 时间:2025-11-06
导读:原标题:再赴星河 共筑天宫 10月31日23时44分,长征二号F火箭点燃,划破戈壁的夜空,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发射升空。张陆、武飞、张洪章三位航天员搭乘飞船,精准进入预定轨道,“神舟”再次接力奔赴太空,开启新一轮航天任务。 对接速度刷新纪录 11月

原标题:再赴星河 共筑天宫

  10月31日23时44分,长征二号F火箭点燃,划破戈壁的夜空,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发射升空。张陆、武飞、张洪章三位航天员搭乘飞船,精准进入预定轨道,“神舟”再次接力奔赴太空,开启新一轮航天任务。

  对接速度刷新纪录

  11月1日3时22分,神舟二十一号顺利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端口,整个过程仅耗时约3.5小时,相较于以往神舟系列6.5小时的交会对接,用时整整缩短了约3小时,创下与空间站对接的新速率。

  如此高效的交会对接如何实现?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李喆介绍,这次技术突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发射参数更加精确,飞船入轨轨道控制更好,减少了多余的绕飞和轨道修正,使飞船更快赶上空间站;其二,近程制导段缩短了起步距离,让飞船更靠近目标开始最后冲刺,大幅压缩了剩余时间;其三,研制人员对远程和近程制导的轨迹进行了整体优化统一,提高了系统的容错性和适应能力。

  快速对接带来的改变,不仅仅是航天员等待时间的减少,更是国家空间站任务响应、调度的灵活性和应急能力的大幅提升:一方面,减少了对发射窗口及能源的限制,意味着任务计划可以更自由调整;另一方面,当空间站发生对时间要求极高的紧急情况时,这项技术能更快支持任务执行,为航天员安全保驾护航。

  安全防护再升级

  长二F火箭作为目前我国唯一现役载人运载火箭,与航天员安全息息相关。此次任务对飞船入轨精度提出更高要求,哪怕轻微误差都可能影响整个对接进程。

  据悉,长二F火箭此次进行了将近20项技术升级,进一步增强了整箭可靠性与安全水平。其控制系统采用了双十表光学惯性组件,经过多个型号火箭飞行考验,为火箭提供更敏锐的感知、更加准确的决策,确保飞船在发射、入轨各环节平稳精确。

  火箭飞行充满挑战,必须做好每一环节预案。长二F避雷针状逃逸塔,是其区别于其他“长征家族”成员的显著标志。演练中,一旦发现可能危及航天员的异常故障,逃逸系统能在两秒内迅速启动,十台逃逸发动机则在关键阶段内,将载有航天员的返回舱和轨道舱快速拖离故障箭体,将航天员送至两三公里外的安全区域,随后降落伞系统助力安全着陆。这也意味着,逃逸系统的可靠性须接近百分之百。

  此外,如飞船舱门密封、空间站密封组件、航天服手套密封等一系列关键部件也不容忽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科研人员李杰表示,仅舱门抗静电密封材料就有约20项性能标准,不仅要避免静电吸附,还要通过地面高达8万次的疲劳实验,以及低压、高低温、失重等严苛环境考核,确保飞行安全。

  系统协作高效无缝

  多系统协同配合,是载人航天任务成功的基石。在能源、通信、精准对接三大系统中,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

  飞船能量供应是所有太空操作的基础。这次快速对接,对电源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电源分系统不仅需更快完成自身准备,还要为频繁变轨提供稳定电能支持。

  神舟飞船电源分系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11所研制。据该所科研人员钟丹华介绍,团队研发的软件智能“寻零归零”技术,让太阳翼能快速扫描初始位置,并很快建立起稳定供能状态。

  强大的测控和通信系统为飞船导航保驾护航。全球地面站、中轨道“天链”数据中继卫星,以及安装在飞船和空间站上的通信设施,构成了天基、地基紧密协作的信息网。依托这套系统,地面指挥中心可实时接收船内外各种数据、航天员生理指标、视频画面和实验信息,也可随时远程下达指令,和航天员进行清晰无障碍的语音、视频交流。

  最终,飞船与空间站接近到“最后一厘米”时,对接机构发挥关键作用。其核心技术能有效吸收和消减瞬间碰撞能量,实现平稳柔顺的捕获和锁定。目前,神舟二十一号飞船的对接机构已升级为可控阻尼缓冲系统,能根据不同初始条件灵活调整,确保连接过程稳健、精准,有效提升对接的适应范围和成功概率。

编辑:夏蕊娜

相关文章:

中国舆情网
中国舆情网
中央机构 | 人大机构 | 国家主席 | 国务院 | 政协机构 | 民主党派 | 群众团体 | 驻外机构
Copyright © 2010-2018 中国舆情网 版权所有 | 中国舆情网简介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辑:tougao@yuqingz.com 运营:operate@yuqingz.com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国舆情网观点。转载本网站原创信息请注明出处。
网站地图 | XML地图 | 手机版 | 电脑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