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科研一体化平台“磐石”重磅发布,亮相乌镇互联网盛会
嘉兴11月9日电(记者赵竹青)11月9日,在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中国科学院联合研发团队正式发布了“磐石V1.5:一站式科研平台”。此次发布距离今年7月26日1.0版本问世仅数月,V1.5在功能和性能方面实现了显著升级。
在本次版本升级中,平台重点强化了“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与“磐石·文献罗盘”两项核心能力,并新推出“磐石·创新评估”和“磐石·智能体工厂”。新增的科学智能体令平台整体功能更加完善。依托这些技术,磐石平台已助力天体物理、材料合成及力学工程等多个关键学科取得诸多成果。
目前,“磐石”已在一系列高端前沿领域投入实际应用,极大加快了科研进展步伐。
在天体物理学研究中,恒星参数反演通常存在计算量大、流程繁复的困境。对此,团队携手天文台,依托磐石平台打造了恒星参数智能反演工具链。该工具链把传统复杂的数值方式转化为插值和加权匹配,使参数反演更为高效快捷,大幅提升了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优化了可解释性,并有效减少算力需求。跨学科用户可以更便捷地进行恒星参数分析和验证。
在能源材料研发方面,以往多靠试错和经验积累,过程既耗时又低效。此次,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借助磐石开发了自动化材料逆向设计系统S1-MatAgent。该系统可自主完成文献检索、材料分析及优化。以合金析氢催化剂为例,S1-MatAgent能从上千万种配方中迅速筛选出13种性能优异的材料,新材料的催化活性较传统产品提升了38%。设计周期由原来的几个月缩短至30分钟,标志着材料设计正式迈入智能化新阶段。
在力学工程领域,如高铁及飞机等复杂结构面临流体载荷分析的高消耗和长周期难题。针对这一问题,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利用磐石平台研发了智能载荷计算技术。该技术即使在数据稀缺环境下,也能将关键参数误差降至原来的58%,使高铁气动仿真从几小时缩至数秒,并支持多形式三维模型输入,可自动完成数据解析、工具调用与结果可视化,全流程自动化为重大工程装备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