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逆龄”成长背后的黑科技解析
11月17日,“湖南一名婴儿出生即‘15岁’”的话题在微博上爆火,并连续两天成为热搜焦点。这究竟怎么回事?为什么有婴儿被称为“一出生就15岁”?长期健康是否有隐患?对此,科技日报记者于18日采访了相关领域专家。
问题一:婴儿缘何“出生即15岁”?
“经过超过四年的随访和复查,我们发现这名男婴一直都很健康。他的诞生和成长,充分显示了我国冻胚技术的重大进展。”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简称“中信湘雅”)副院长兼生殖中心主任龚斐向记者介绍。
这名男孩,就是网络热议的主角——他是湖南省冷冻时长最长的冻胚试管婴儿,诞生于一枚“沉睡”了15年的胚胎。
早在2005年,孩子的父母因女方原发性不孕、双侧输卵管炎与阻塞,以及男方精子畸形率高达98%而无法自然怀孕,于中信湘雅进行诊治。龚斐团队从女方体内共取出18枚卵子,最终培育出12枚优秀胚胎。其中,两枚随即植入母体,并于2006年产下一对双胞胎女儿;剩余10枚胚胎则被安全冷冻起来,存放于-196℃的液氮罐中。
直到2020年,这对夫妻决定再次尝试生育,面临的挑战不仅有原本的不孕问题,还有因年龄增长而增多的难度。“常规方案成功率极低。”中信湘雅生殖中心副主任唐奕指出。
最终,团队采用自然周期的冻胚移植方案,对储备的10枚胚胎全部解冻并培养成囊胚,再择优进行植入。2021年,这枚“休眠”了15年的胚胎成功着床,健康男婴顺利出生。
问题二:胚胎冷冻如何避免损伤?
中信湘雅生殖中心副主任顾亦凡介绍,辅助生殖早期,胚胎冷冻以缓慢降温的方式为主,将胚胎温度逐步降至液氮水平。但由于胚胎所含水分丰富,缓慢冷冻易在细胞内生成冰晶,可能损害细胞膜与胚胎。
上世纪90年代后期,玻璃化冷冻技术应用而来。它借助高浓度冷冻保护剂提前除去细胞内部水分,随后迅速将胚胎置入-196℃液氮环境,令细胞直接形成玻璃态而不出现冰晶,大幅度降低细胞受损几率。
借助玻璃化冷冻,胚胎及卵子冷冻和复苏的成功率显著提高,胚胎可以在复苏后达到95%以上的成活率,甚至接近100%。2000年之后,这项技术逐渐成为主流冷冻方式。
胚胎是否会在-196℃超低温下受损?顾亦凡解释,胚胎的冷冻损伤主要发生于冷冻和解冻阶段,而储存于液氮罐时细胞代谢几乎停止,理论上可以长期稳定保存。虽可能受宇宙背景辐射和外部温度变化影响,但在条件稳定下无需担心。“一般建议胚胎冷冻时间不超过5年,最长也以10年为限。”他说。
问题三:冻胚技术具备哪些意义?
虽然现有研究已证实胚胎冷冻技术成熟而安全,但作为一项临床应用不过几十年的新技术,人们仍关心冻胚婴儿的远期健康。
顾亦凡表示,《冷冻胚胎保存时限的中国专家共识》认为,胚胎冷冻存储并不会影响妊娠成功率和子代出生缺陷率,目前还没有证据说明超过6年冷冻会影响胚胎移植安全。
多项研究也显示,胚胎冷冻时长与怀孕率、流产率及胎儿出生缺陷率之间均无明显关系。胚胎能否成功发育为健康婴儿,关键在于胚胎的初始质量和母体的植入环境,尤其是子宫内膜状况。
今年7月26日,美国俄亥俄州一对夫妻利用冷冻超过30年的胚胎,诞下全球“最年长”冻胚宝宝,打破了时间纪录。对此顾亦凡表示,“这种案例只是特殊且被需要,我们无需专为破纪录而移植更‘老’的胚胎。”
他补充,胚胎冷冻技术解决了不孕患者胚胎储存的问题,提升了单次取卵后多次怀孕的累计成功率,也为需要保存生育力的女性、或遭遇意外变故的家庭提供了选择。例如有多余胚胎的试管婴儿家庭,未来如果计划要二胎、三胎,就能够免于重复提卵和刺激过程,直接解冻胚胎使用。对高龄、不孕或遗传疾病家庭来说,这也是重要生育备选。
“当然需要注意,冻胚技术虽然率高,但并非完全无风险,技术本身也有成本考虑。但整体上,冻胚技术为众多家庭实现了生育愿望,意义不可低估。”顾亦凡强调。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