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青色”的烟雨之美有多动人(答读者问·传统文化)
摄影:曹程杰
"> 北宋汝窑淡天青釉弦纹三足樽式炉,现藏故宫博物院。
摄影:曹程杰
流行音乐作品《青花瓷》中,“天青色等烟雨”这一歌词,巧妙地用旋律串联起“青花瓷”“天青色”“烟雨”等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象,生动呈现出陶瓷工艺与汉民族美学的深度融合。近来,不少读者好奇:“天青色”究竟有怎样的风采?
关于“天青色等烟雨”这一意境的由来,有文献记载:“(柴窑瓷器)相传为后周柴世宗时期所制,御批问及釉色,回应道:‘雨后初晴,云破之际,这样的颜色可做出来吗?’”
所谓“雨过青天”,指的是一场大雨刚停,天空逐渐放晴,乌云消散之后,尘埃洗净,呈现出澄澈深远、纯净透蓝的天空。而“云破处”则描绘了乌云裂开的缝隙间,阳光乍现的短暂时刻,极富动感。这句帝王的批示,就是要求陶工以此片刻的天色为样本,烧制出理想的瓷器釉色。
由此,“天青色等烟雨”的含义便有了注解:
烟雨初歇时分,云层间透出的那一抹深邃明艳的蓝色,比日常的蓝天更浓郁也更纯净,既有视觉上的独特瞬间,也符合自然光的折射原理,而这正是“天青色”的美妙所在。
对天青色的执着,宋朝汝窑作品体现得尤为突出。顶级汝窑釉面润泽如玉,光彩低调内敛,在淡雅之中隐隐透出天青,堪称青瓷之典范。
不过,能真正呈现天青色的汝窑器物极为罕见,多数仍带有微绿色调。这与汝窑的釉色生成机制有关。
汝窑釉为析晶—分相类型,其呈色受化学与物理多重作用。化学层面,釉料中的氧化铁在还原焰环境中部分转换为氧化亚铁,使呈色偏青绿;同时,物理结构也影响光线的散射。配方调整、烧成温度和气氛控制,每一环节都关乎最终色泽,稍有偏差就难以再现理想的天青色。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天青色”缘起于烟雨之后的晴空,但陶瓷烧制并不适合在阴雨天气进行。湿度太高会影响窑内温度与气氛的稳定,给烧制工艺带来更多不确定与风险。
(作者系景德镇陶瓷大学古陶瓷研究所所长,本报记者杨颜菲综合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10日 12 版)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