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如何构建虚拟现实产业新高地 江西如何培育VR产业发展新优势
10月19日,2025世界VR产业大会盛大启幕,南昌再次成为全球VR行业的焦点。这项活动已连续第七年落户江西,过去六届大会见证了行业蓬勃发展:累计签约项目达678个,广泛涵盖电子信息、5G、大数据等新兴领域,并推动了一批国家级虚拟现实创新平台在江西落地。
江西VR产业近年来从零起步,发展迅速。优质项目、前沿技术、人才与资金等资源纷至沓来,推动VR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2024年,江西VR及相关产业营收达1100亿元,而2018年仅为42亿元,规模扩展超过26倍。
产业流量转化为落地成果
本届大会同期举办了第七届VR/AR产业博览会,搭建起技术展示、产业合作和场景应用交流的高端平台。展会现场,超过百家企业和机构带来数百项VR/AR解决方案,展区面积逾2万平方米,丰富的沉浸式体验吸引大量观众互动参与。
“戴上设备,就能仿佛置身滕王阁,美妙至极。”来自安徽的徐敏在“千年一序滕王阁”VR空间体验区用VR设备游历滕王阁,化身历史参与者,与王勃进行跨时空互动。
目前,这项“滕王阁”VR体验已正式在滕王阁景区运行,借助VR技术再现历史场景与人文底蕴。“我们希望把这里打造为江西‘VR+旅游’的示范窗口,也为本地VR应用树立标杆。”中移(江西)虚拟现实科技有限公司VR大空间负责人辛轲表示。
借助世界VR产业大会的影响力,江西不断吸引华为、阿里巴巴、联想、HTC、科大讯飞等领军企业落地。以2025 VR产业大会期间举办的招商推介会为例,共有14个项目成功签约,总金额达到38.7亿元。
“我们计划在南昌投资3亿元建设XR设备生产基地,并拓展应用场景。”深圳纳德光学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华军透露,公司未来还考虑将总部迁至南昌。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借助大会平台广泛汇聚创新资源,推动成果转化,深化国际合作,让VR技术赋能更多领域,助力江西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
国家级创新平台亮点纷呈
在南昌VR科创城的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展厅中,一款创新的电子变焦液晶透镜格外引人关注。这种轻薄透镜可装配在VR眼镜,为近视用户带来清晰体验,解决了用户对焦难的问题。
“这是一款原型设备,电子变焦透镜靠近眼睛,可以灵活适配不同视力。”中心副总经理孙其民介绍。过去的VR眼镜主要通过物理结构调焦,设备较重,如今电子控制让自动变焦成为可能,不仅重量更轻,体积缩小,变焦精度也大幅提升。
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落户江西三年来,已搭建起完整的技术研发到商业应用的转化链,部分核心技术如全息光栅材料和电子变焦液晶透镜已完成实验室研发,正迈向中试和小规模生产,有望为国内相关企业提供坚实技术基础,促进产业链安全。
“许多平台联合本地重点企业与高校共同推动,如全息体光栅光波导中试平台就是南昌实验室与领军企业合作建成,并被认定为省级重大科技项目。”中心总经理助理马昌荣介绍,未来平台将持续对接国家和地方产业规划,不断壮大VR相关领域。
马昌荣表示,中心下一阶段将继续立足江西,力促技术突破,加强产学研协同,完善产业服务,推动VR领域人才培养、知识产权和数据库建设,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全球VR产业的竞争力。
产业生态日益完善
在江西中直新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师们正专注于打造井冈山茅坪景区的MR时空体验项目。无论是虚拟人物的细腻表情还是场景的光影效果,都力求完美。游客佩戴MR眼镜即可“回到”革命岁月,亲身感受红色历史。
作为江西本土深耕多年的企业,中直新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聚焦于VR、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系列产品之中。全球首部VR互动电影《探秘海昏侯大墓》,以及多种互动体感VR产品,使红色体验由静态观赏向主动参与转变。
公司创始人汪翠芳展望道:“行业内容优质化是最大挑战,也是我们的核心突破方向。我们将扎根江西红色文化,融合VR、AR、AI等前沿技术,让本土文化焕发新生机,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讲好江西红色故事。”
江西聚集了一批VR创新企业,初步形成硬件制造、内容供给、场景应用三位一体的产业体系。近年来,江西出台多层次政策,大力支持VR产业发展,率先发布VR应用推广方案,筛选出76项示范项目,推动资金、创新、产业链深度融合。
江西省副省长夏文勇指出,江西将聚焦VR大空间等赛道,推动终端、内容、关键器件和应用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图进一步完善产业生态。
江西省委书记尹弘表示,站在“VR+AI”融合发展的新起点,江西不仅见证产业变革,也积极参与构建VR产业新格局。未来,将全链协作、协同推进,形成“领军引领、梯队协同、整体提升”的局面,打造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全球VR产业创新高地。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