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舆情网手机客户端工作人员查询
中国舆情网官网二维码

舆情网官网

中国舆情网手机二维码

舆情网手机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动态资讯 > 正文
中国舆情网-一带一路BANNER

中国工业机器人加速崛起,资本助推创新发展

来源:中国舆情网 时间:2025-11-21
导读:原标题:资本共振加码,工业机器人推动“中国速度”崛起 随着智能制造引领全球产业升级,工业机器人凭借科技创新正深刻改变中国制造的竞争格局。在这场技术与资本双轮驱动的变革浪潮中,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展现出堪称“中国速度”的增

原标题:资本共振加码,工业机器人推动“中国速度”崛起

随着智能制造引领全球产业升级,工业机器人凭借科技创新正深刻改变中国制造的竞争格局。在这场技术与资本双轮驱动的变革浪潮中,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展现出堪称“中国速度”的增长态势。

在工厂车间内,灵巧高效的机械臂、协作有序的自动化系统逐步取代了传统人力,展现了中国制造业从拼规模向拼质量的跃升。产业资本的持续注入、核心技术突破,使得实体经济焕发新活力,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随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的“新型工业化媒体调研行”湖南站活动走访调研,实地感受到工厂效率变革和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升级的澎湃动力。调研现场,工业机器人已深度融入生产一线,助力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技术融合跃迁

加速产业升级转型

走进长沙长泰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基地,技术人员正调试焊接机器人。每条指令输入后,机械臂在激光的引导下于钢板上精准“点焊”,每个动作都细腻准确,展现工业智能的强大实力。

湖南中南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党总支委员、长沙长泰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狄介绍,这套机器人虽然仅依靠一条机械臂和中控台进行操作,但所配备的智能系统可以“自我感知、决策与执行”,利用工件模型快速导入,无需依赖人工编程,能够自动生成焊接路径及参数,实现复杂工艺的精细作业。

伴随全球制造业智能转型潮流,工业机器人成为提速产业变革的关键动力。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达到30.2万套,连续十二年稳居全球最大市场。今年前三季度产量高达59.5万套,产业增速持续领先。

在工业机器人核心赛道,中国企业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创新力和广阔成长空间。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本土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全球占比已超50%。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秘书长宋晓刚近日在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披露,今年全国机器人行业营收同比增长29.5%,工业机器人产量已超去年全年。

地处湖南株洲的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硬质合金产业的重要企业。近年来,公司各生产车间陆续引入自动搬运机器人和机械臂,碳化钨自动化生产环节实现了粉末制备、配碳、过筛、合批等关键工序的自动化,提高了效率与安全性。

株硬集团型材分公司副总经理凌芝表示:“工业机器人明显改善了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安全保障不足等问题。以往人工操作不可避免与粉尘接触,存在职业健康风险,自动化投入后员工职业病概率显著下降,目前自动化率达到55%。”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AI、机器视觉、数字孪生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推动机器人从单一工具向智能协作伙伴转型。高狄介绍,工业机器人企业正面向创新应用场景持续拓展,以技术力量回应中国市场的多元需求。

AI技术让机器人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不再局限于编程。在电子制造环节,它能学习生产数据并优化流程,在物流仓储中可根据实时信息自主调整搬运路径。机器视觉为工业机器人装上“慧眼”,在汽车装配线、质量检测等环节,实现快速精准定位与缺陷识别,提高整体产品质量。

数字孪生为机器人打造虚拟“分身”,可在数字空间里实时仿真、预测风险,优化生产方案及维护流程,有效控制成本和设备停机风险。技术的不断融合,让工业机器人在更加复杂的生产环境中表现得更为灵活。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表示,传统工业机器人主要依赖预设程序,适应性有限。新一代机器则借助AI和视觉、数字孪生等技术,变身为具有自主分析能力的“协作者”,能够参与生产决策和流程改善。

以长沙长泰机器人有限公司在无纺布领域的应用为例,四台AI高精度相机结合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对缺陷进行像素级检测与分类,为生产线提供自动修复建议。现场技术人员介绍,AI验布机单台检测速度每秒数米,比人工查检效率翻倍。

湖南作为工业机器人产业重镇,正在通过集群化推动产业升级。10月底,总投资近10亿元的湘潭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签约,计划引入20余家相关企业,打造“产业园即产业链、上下楼即上下游”的多元协同,预计2026年底投产,为湖南智能制造注入持续动能。

资本推动升级

企业争相奔向上市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与发展空间日益拓宽。政策层面持续加码。今年11月,工信部办公厅印发《高标准数字园区建设指南》,鼓励“人工智能+制造”深度融合,推动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大规模落地应用,促进企业智能化转型。

政策支持和市场潜力共同点燃了资本热情。记者发现,2024年已有20余家工业机器人企业启动IPO计划,涵盖泳池清洁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等多个细分赛道。

值得关注的是,投资目光正在向产业链深处延展,传感器、关节模组等关键“卡脖子”环节成为资本布局重点。如常州微亿智造科技股份9月递交上市申请,背后汇聚工业母机基金、深创投、洪泰基金等行业投资力量,显示资本对核心技术的高度密切关注。

产业逐步成熟下,资本选择变得更加理性。有稳定客户资源和高毛利业务的企业成为首选。浙江昇视唯盛科技公司10月完成颇具规模的新一轮融资,先后为宝钢股份、中国中铁等大型企业供应超5000台机械焊工。真实订单和市场口碑成为资本青睐保障。

一位华北地区创投机构负责人表示,工业机器人创业公司如果能在技术落地及成本控制上实现突破,将成为资本重点青睐对象。

企业要实现规模发展,拓展应用场景是核心。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产品部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产品已服务于汽车工厂物料搬运,未来将推广至柔性生产线、工业物流等更多领域。

上市公司也在加快场景布局。广东奥普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董秘许学亮表示,公司依靠丰富数据和应用经验,服务于领先行业客户,政策推动下将加速更多场景落地应用。

随企业战略深化、应用场景丰富,产业链协同效应日益明显。高盛中国工业科技分析师杜茜表示,部分供应商已拓展产品结构,从单一部件向集成模块升级,将产品线从执行器拓展到传感器和核心结构件。

万联证券研报指出,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已由规模扩张转向技术驱动,通过下游需求增长、核心技术垂直整合及品牌全球化三重升级,逐步成为全球智能制造的重要引擎。在需求升温、政策利好、性能提升等多重因素带动下,本土品牌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竞争格局变化

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制造业向智能化、柔性化、绿色化转型,工业机器人需求迅速提升。行业头部企业正由“采购产品”向“需求牵引+技术反哺”模式转型,深度参与研发创新,推动产业价值持续提升。

总部位于长沙的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采用机器人技术的工程机械企业之一。自2006年起重机械工厂引入可编程机械臂用于起重机零部件焊接。如今,公司智慧产业园综合部署逾300条智能制造产线,投用工业机器人超过2000台。

从产品引进到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中联重科已构建软硬件一体化体系。公司品牌总监罗雅萌介绍,企业具备完整自主研发能力,推广具身智能大模型和配套工具链,自主训练场景超百个,开发7种人形机器人,已在20余个场景及产线试点,预计2025年起量产。

湖南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消费电子与新兴产业机器人应用领域优势突出,业务覆盖智能汽车、具身智能、XR头显等。自2010年全面推进自动化生产战略,并自主研发六轴、AOI视觉检测等机器人,积极拓展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

蓝思科技副总经理倪志刚介绍,2016年以来,公司旗下机器人技术广泛应用于产线,同时布局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在AI眼镜/XR领域,公司为Rokid及北美主要客户提供光学部件与整机组装,有着深厚技术积累。

企业层面的技术突破和规模应用,转化为中国制造业整体竞争优势。大规模机器人普及提升了智能制造水平和生产效益,也成为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有效利器。与此同时,中国机器人产业逐步跻身全球制造高地。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去年出口位居全球第二,2024年前三季度出口同比增长54.9%。

展望未来,中国工业机器人产能井喷式增长,是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共振的结果,也是资本精细化支持和多重利好叠加的体现。AI与硬件深度融合、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加速、传统制造升级和新兴产业需求暴涨,再加上资本不断注入,形成强劲联动,有力推动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进入指数级增长新阶段,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编辑:夏蕊娜
上一篇:AI赋能制造业,驱动智能化生产新升级
下一篇:没有了
中国舆情网
中国舆情网
中央机构 | 人大机构 | 国家主席 | 国务院 | 政协机构 | 民主党派 | 群众团体 | 驻外机构
Copyright © 2010-2018 中国舆情网 版权所有 | 中国舆情网简介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辑:tougao@yuqingz.com 运营:operate@yuqingz.com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国舆情网观点。转载本网站原创信息请注明出处。
网站地图 | XML地图 | 手机版 | 电脑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