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舆情网手机客户端工作人员查询
中国舆情网官网二维码

舆情网官网

中国舆情网手机二维码

舆情网手机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动态资讯 > 正文
中国舆情网-一带一路BANNER

18载潜心科研,江西晚籼稻实现口感大突破

来源:中国舆情网 时间:2025-11-06
导读:【乡村振兴新观察】 最近,江西农业大学的水稻育种基地里迎来了记者的探访。田间一株株“泰优871”晚稻长势喜人,颗粒饱满。随后,记者又走访了校内农学院实验室,与学院党委书记边建民一起围坐在电饭煲前,等待米饭出锅。 随着锅盖的开启,饭香四溢。边建民

【乡村振兴新观察】

最近,江西农业大学的水稻育种基地里迎来了记者的探访。田间一株株“泰优871”晚稻长势喜人,颗粒饱满。随后,记者又走访了校内农学院实验室,与学院党委书记边建民一起围坐在电饭煲前,等待米饭出锅。

随着锅盖的开启,饭香四溢。边建民舀了一碗热腾腾的米饭递给记者:“试试看我们的成果吧!”

记者细细品尝这碗晶亮的米饭,口感软糯Q弹,微甜清香,令人忍不住连吃了几口。

边建民满面笑容:“这就是我们科研团队的心血。”

所谓“科研成果”,正是江西农业大学联合多方,历经18年,围绕“长江中下游优质晚籼稻新品种选育与推广”进行攻关,最终取得显著进展,并获得了江西省科技进步奖的最高荣誉。

边建民介绍,以往长江中下游晚籼稻常见“一短”(粒型偏短)、“三高”(垩白度高、直链淀粉多、糊化温度高)、“一差”(口感不佳)等问题。团队坚持创新,从育种理论、技术优化、品种筛选到推广应用,不断突破技术壁垒,取得了丰硕成果。

“我们提出了关键技术指标,开发并筛选了提升长宽比、降低糊化温度与直链淀粉含量的相关基因共16个,通过对垩白度、精米率、食味进行代代选择,最终建立了‘一长、一高、三低、一优’的育种技术体系。”贺晓鹏教授表示,团队培育出25个核心育种亲本,包括6个长粒型优质不育系和19个优质恢复系,为后续品种改良提供了坚实基础。

采访间隙,项目负责人、江西农业大学教授贺浩华急匆匆赶到实验室,顾不上擦汗,立刻投入繁忙的研究工作。

贺浩华介绍:“我们已经选育出30个长粒型优质双季晚稻新品种,累计通过了国家和省级审定58次,多项品种获国家级大奖。江西晚籼稻的食味品质实现了质的飞跃。以前的籼米虽然产量高,但总是味道一般。”

据贺浩华介绍,团队在保证优质的基础上还实现了高产。近三年来,这些新品种在江西的推广面积已经占到当地优质晚稻总面积超过一半,极大地提升了整体品质。

“现在我们培育的品种不仅风味可媲美泰国香米,产量也得到显著提高。”贺浩华说,新品种已在江西、湖北、安徽等地累计推广逾3572.8万亩,创造直接经济效益71.5亿元,有力推动了长江中下游晚稻产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

贺浩华还表示,未来将继续践行大食物观,在确保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前提下,将功能基因用于提升米饭的营养价值。甚至计划将大米与黄精、铁皮石斛等食材搭配,让糙米也能成为美味可口的新选择。

编辑:夏蕊娜
中国舆情网
中国舆情网
中央机构 | 人大机构 | 国家主席 | 国务院 | 政协机构 | 民主党派 | 群众团体 | 驻外机构
Copyright © 2010-2018 中国舆情网 版权所有 | 中国舆情网简介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辑:tougao@yuqingz.com 运营:operate@yuqingz.com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国舆情网观点。转载本网站原创信息请注明出处。
网站地图 | XML地图 | 手机版 | 电脑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