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舆情网手机客户端工作人员查询
中国舆情网官网二维码

舆情网官网

中国舆情网手机二维码

舆情网手机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动态资讯 > 正文
中国舆情网-一带一路BANNER

AI大模型竞争焦点转向“智力”而非“体量”

来源:中国舆情网 时间:2025-11-26
导读: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飞速发展,如何有效衡量其“智力水平”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针对这一问题,清华大学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项名为大模型“密度法则”的新理论,其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自然·机器智能》杂志。密度法则揭示了一种趋势:自2023年初到2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飞速发展,如何有效衡量其“智力水平”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针对这一问题,清华大学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项名为大模型“密度法则”的新理论,其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自然·机器智能》杂志。密度法则揭示了一种趋势:自2023年初到2025年春,大型语言模型的“能力密度”呈现出指数级提升,每隔大约3个半月便翻上一倍。

人们对计算机芯片领域的“摩尔定律”早已耳熟能详,即每隔一定时间,集成电路上的晶体管数量就会增加一倍,使计算能力不断增强。类似地,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肖朝军助理研究员表示,衡量大模型“智力”的,也应有类似的标尺,这就是所谓的“能力密度”。

研究中提出了核心假设:在同样的训练条件与制造工艺下,规模不同的大模型,其单位能力密度也会趋于一致。正如半导体行业通过提升集成密度,实现高效与普及,大模型亦是在追求更高的能力密度,从而实现高效发展。

肖朝军进一步介绍,过去大家常常以模型参数规模作为衡量智能高低的主要依据,就如同评判一个举重运动员时关注其体重。如今,借助“密度法则”,业界的关注点应转向每一份参数中所蕴含的智能含量。举个例子,对一名武术大师的评价,并非只看其体格,而是重在其高超的技艺和实战能力。大模型同理,能力密度越高,内部“智慧”也就越浓缩。

清华团队对近年来发布、公开的51种大模型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能力密度正以极高的速度提升,自2023年以来,平均每3.5个月能力密度增加一倍。随着数据、算力与算法协同进步,实现同等智能所需的参数数量正不断减少。

此外,团队还推导出一系列启示。例如,具有同等能力的模型,其推理所需的计算和能耗正经历指数级下降。同时,能力密度增长速度也在加快。ChatGPT出现之前,大模型能力密度约每4.8个月翻一倍;ChatGPT问世后,这一速度提升至每3.2个月,增速提高了约一半。这一现象显示,大模型加强能力密度已成为行业清晰可见的趋势。

肖朝军指出,能力密度越高,不仅令模型更“聪明”,也有效降低了运行所需的算力和相关成本。围绕这一理念,学界和产业界可以展开多层面创新,加速推动大模型向更大规模、普惠应用迈进。

从实际应用角度看,“密度法则”意味着AI将愈发容易落地。肖朝军举例,随着芯片电路密度(摩尔定律)与模型能力密度同步提升,原本只可部署于云端的大模型,未来有望直接落地到终端设备上,进而带来更快的响应和更好的隐私保护,为使用者提供丰富服务。

在智能汽车场景中,此前的大模型主要用于被动服务,如打开车窗、查询就餐地点等。当模型能够直接“上车”,并利用车载传感器感知和理解意图,将能实现更复杂的环境感知与主动决策,让智能座舱由被动响应转变为主动服务,为每次驾驶带来更智能的体验。

记者 张盖伦

编辑:夏蕊娜
中国舆情网
中国舆情网
中央机构 | 人大机构 | 国家主席 | 国务院 | 政协机构 | 民主党派 | 群众团体 | 驻外机构
Copyright © 2010-2018 中国舆情网 版权所有 | 中国舆情网简介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辑:tougao@yuqingz.com 运营:operate@yuqingz.com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国舆情网观点。转载本网站原创信息请注明出处。
网站地图 | XML地图 | 手机版 | 电脑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