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纤维素为原料的全碳素路径合成淀粉转化效率突破至93.3%
来源:中国舆情网
时间:2025-11-27
导读:科技日报天津11月23日电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体外合成生物学中心、低碳合成工程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张以恒研究员带领团队,在纤维素高效转化淀粉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通过重新设计合成技术路线,团队成功实现了纤维素碳
科技日报天津11月23日电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体外合成生物学中心、低碳合成工程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张以恒研究员带领团队,在纤维素高效转化淀粉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通过重新设计合成技术路线,团队成功实现了纤维素碳素的全面转化制备淀粉。该成果近期发表在《科学评论》杂志。
一直以来,利用“纤维素部分水解—纤维二糖磷解—葡萄糖聚合淀粉”等多酶级联方式进行体外生物催化转化,虽可将纤维素部分生成淀粉,但受制于现有反应途径的限制,理论产率最高仅为50%,且往往依赖于微生物发酵辅助,实际产率更低,难以满足大规模生产的要求。
张以恒介绍,研究团队围绕酶反应体系进行结构性创新,建立了全新的能量循环机制,并设计出葡萄糖的回收及活化利用新方法,从而将理论产率由原来的50%提升到了100%,有效克服了碳损失的难题。此外,团队针对酶的稳定性进行深度优化,从极端环境中筛选获得多种耐高温的新型酶元件,使反应温度达到50℃,不但促进了酶活性提升和反应速率加快,还大幅减少了单位产出的酶投入量,为后续工业化推广打下了基础。通过对反应体系的多项参数进行协同优化,整体工艺的纤维素转化率提升到93.3%。
需要指出的是,该项技术获得的淀粉属于纯直链淀粉,其聚合度和分子量分布高度可控,结构均一性远超天然提取得到的淀粉产品,展现出在食品、医药及新材料等领域的独特应用前景。目前,该淀粉已在手性分离填料中实现应用,尤其在高效分离沙利度胺等手性药物分子方面获得突破,推动了手性填料行业技术进步。
编辑:夏蕊娜
最新|NEW
时代网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