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赛事点燃全民健身激情
高架桥下的新式篮球场、乡村街头的小型灯光球场、城市地标的商业广场——随着浙江城市篮球联赛(浙BA)赛事逐步推进,篮球运动正延展至浙江的每一个角落,全民健身的活力热浪也随之升腾。
杭州球迷骆峰表示,自浙BA开赛以来,身边球友更加积极。他所组建的球队每周都会组织活动,自联赛启动后参与者明显增多。“赛场上的精彩让我们看得热血沸腾,忍不住想亲身体验竞技乐趣。”骆峰说。
与江苏的城市足球联赛(“苏超”)等群众赛事类似,浙BA不只是比赛,更重在参与。作为浙江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业余篮球赛事,浙BA从一开始就规定,球员必须是本地人,且未参加全国或海外职业、大学一级篮球联赛,确保比赛的公益性和社会影响力。
“白天是企业老板,晚上变身篮板战将。”这样的幽默其实真实反映了许多参赛球员的生活。例如,39岁的何挺,眼看比赛临近,他忙完欧洲的商务谈判后,立刻回国投入家乡宁波江北队的集训。
“合同可以另约时间签,但守护家乡球场的机会只此一刻!”因比赛在即,何挺甚至提前调整了海外行程,全力准备赛事。
丽水赛区松阳队的徐敏伟,白天在丽水供排水公司工作,晚上则是队里首屈一指的得分手。他坦言,“工作很忙,训练都靠平时午休时间,技术就是这样一点点积累出来的。”
浙BA赛场上活跃着不少像他们这样多重身份的“斜杠青年”。浙江省体育局副局长毛根洪介绍,浙BA天生就具有大众性和草根特色,凝聚乡情、亲情和友情,更让球迷们获得了真正的归属感和成就感。
各地球队赛场上为荣耀拼搏的同时,浙BA带动的篮球热潮也在赛场外发酵,“县BA”、“村BA”、“楼BA”等层层赛事随之展开。
所谓“长尾效应”,往往是指热门活动后的持续关注。浙BA的特殊之处在于,作为顶级赛事,它的号召力在赛事进行中就已经在民间激发出大量“尾迹”效应——各类民间比赛不断涌现,头部赛事与长尾赛事并行共振,充分彰显了浙BA持久而深广的影响力。
入夜时分,杭州武林广场灯光明亮、人流如织。每逢周末,这里就成了杭州市商务社区街头篮球争霸赛的主场。由各写字楼组队参赛,这一赛事不仅融合了城市现代气息,也带动了街头篮球的活力,被大家亲切地称作“楼BA”。
杭州市拱墅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篮球,让社区活力、城市烟火气和运河包容多元的特色相互融合,使赛事成为城市新名片,吸引更多市民走进健康生活。他们也希望这样的赛事常态化,把全民健身理念普及到每个人的日常。
浙BA带来的影响不仅局限在城市,乡村也纷纷行动起来,民间赛事接力延续篮球热情。
在安吉县,乡镇街道纷纷举办“村BA”,点燃了乡村体育活力。“报名的队伍络绎不绝,很多在外工作的小伙子也趁机回村参赛。”安吉县天荒坪镇岗位服务专员杭珺说,希望以赛事推动全民健身,让乡村更有凝聚力和精神风貌。
在浙江各地,当篮球哨声响彻球馆,球员们奋力拼抢,观众呐喊助威,运动的激情遍及城市和乡村,成为更多百姓生活的一部分。
据浙江省体育局统计,目前全省篮球场地已达5.5万个,场地总面积超过3200万平方米,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去年,浙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员比例为45.3%,国民体质合格率达到94.6%,均居全国领先。
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院长李启迪认为,浙BA的火热是浙江长期推进全民健身的成果。从亚运场馆向市民开放,到单位场地资源共享,再到城乡灯光球场建设,如今全省超5.5万个篮球场、逾24万个体育场地构建起15分钟健身圈,运动健身真正走进了寻常百姓生活。
“浙BA就像一把钥匙,凭借深厚的地域情感和草根基础,激活了浙江民间已蓄积的运动热情。”李启迪表示。
(原报道来自新华社 记者夏亮、彭嵩涵)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