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为何能化身美丽风景?——评论员视角
工业旅游,让大众透过厂区和生产线,见证中国制造的壮阔进程,也开启了生产与生活深度融合的新体验。一路走来,工业旅游正探寻绿色节约、低碳高效的发展新道路。
超级工程如何变身为旅游热点?在贵州,横跨花江大峡谷的世界级大桥,以 immortality 的桥体为依托,内部建有1000多平方米的玻璃大厅,并配备高空跳伞、蹦极等极限项目,成为游客争相体验的网红地标。
生产现场如何成为研学阵地?在上海江南造船工业旅游基地,游客们可以组队拼装模型,了解船舶的制造与拆解过程,角色扮演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迸发出教育与游览的新乐趣。
由曾经的“闲人免进”到如今的“欢迎体验”,全国多地不断探索工业旅游的新业态、新场景。工业主题深度游和创意浪漫游,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的旅行首选。
工业旅游为什么越发吸引人?人们为何乐意为工业美感和创造力买单?
除了欣赏风景,更能触摸中国制造的进步脉搏。在工业旅游中,既能感受深厚的制造历史,也能聆听现代化跃迁的时代回响。
在甘肃玉门油田红色景区,游客通过亲身闻油味、触油质、了解石油形成与开采过程,体悟石油工人艰辛奋斗、报国奉献的精神力量。
不同于传统的山水游览,工业旅游更强调技术与创造力的深度体验。中国从长期追赶到赶超世界,从突破“卡脖子”技术到填补空白,众多工业遗产和工业景区蕴含着无数拼搏进取与科学探索的动人故事,这些也成为了中国人内心的精神坐标。
游客不只是“凑热闹”,更享受在工业场景中体验和发现。工业旅游,是生产与生活跨界融合的最佳舞台,让人沉浸式感受创造的快乐与创新的活力。
在山东青岛啤酒博物馆,特色剧本游戏《觉醒的酿造师》圈粉不少,门票抢手。游客边参与剧情,边享用麦芽烘焙美食与创新饮品,在轻松氛围中深化对酿造技艺的理解。
浙江台州三门核电站则开放模拟操作体验,游客穿上制服、坐上操作台,感受核电站的运行流程,也进一步了解了我国核电技术的安全可靠。
参观现代工厂、探秘生产车间,不仅满足了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帮助人们开阔视野、启发创新思维。对企业来说,开放互动拓展了服务业态,增进了公众对行业的认同,提高了社会形象和品牌美誉度。游客与产业相互赋能,形成了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工业旅游也让输出产品和资源的同时,传播理念、传递文化。它探索绿色生态优先、低碳集约发展的路径,让游客既能回望过往,也能感受未来趋势。
在浙江温州苍南县矾山镇,矿山生态修复将古村落与矿井、车间融为一体,去年旅游收入达到4400万元,彰显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江苏南京梅钢工业文化园区则通过超低排放改造,实现了吨钢能耗持续三年下降,新增微湿地、生态鱼池等景点,吸引白鹭和黑鸢等“新居民”,年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生动证明老旧工业区域同样能够焕发生机,成为生态新景观。
如今,生产线正成为一道别样风景线,为文旅消费注入新活力。我国拥有丰富多样的工业文化资源,有政府和市场同步发力,工业旅游有望转化为涵养社会资源、富民利民的强劲动力,把中国制造的优势转化为强国发展的胜势。
“十五五”规划提出:“推进旅游强国建设,丰富高品质旅游产品供给,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把握时代机遇,回应人民新需求,持续创新旅游产品与服务模式,推出更多富有原创性和体验感的场景,必将不断激发文化旅游新动能,也为广大群众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体验。
(2025年11月25日 05版)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