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龄人群现可免费接种二价HPV疫苗
【热点解读】
2023年11月10日,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被正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体系。自2011年11月10日以后出生且已满13周岁的女孩,可免费接种两针双价HPV疫苗。
宫颈癌是目前已知唯一可以通过疫苗预防的癌症之一,而HPV疫苗是防止宫颈癌的重要措施。此次的免费接种政策,为众多难以承担疫苗费用的女孩带来保护。伴随新政策落地,不少网友对疫苗的意义和安全还有疑问:究竟有哪些作用?是否必须接种?会不会有副作用?针对这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进行解答。
一问:HPV疫苗有什么意义?
“我们真正认识到HPV感染与宫颈癌关系,也不过近20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主任医师赵昀表示,早在2003年前后,他们医院率先在国内开展HPV检测。起初,很多医生还不清楚开展这项检测的目的。
通常,对于癌症筛查,医生会选择肿瘤细胞学或组织活检等方式。“后来才渐渐意识到,通过HPV检测筛查,可以及早发现高风险人群、有效干预和管理病毒感染,从而预防宫颈癌。”赵昀说,公众对宫颈癌和HPV之间的关联也逐步加深了认识。
2006年HPV疫苗问世,为宫颈癌一级预防创造了条件。自我国2016年批准首个HPV疫苗以来,相关安全性和有效性均有充分研究验证,目前已上市多种疫苗。
受益于持续技术革新、有效防治手段、以及经济可承受性等多重因素,2020年11月17日,世卫组织发布了全球消除宫颈癌的战略。我国也印发了《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年)》,目标在未来实现宫颈癌的消除。
二问:需要强制接种吗?
“HPV疫苗经过长期严谨的临床试验和研究,形成了完善的依据。”赵昀介绍,诸多数据表明,HPV疫苗在感染病毒前接种,对宫颈癌的预防效果最佳。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免疫规划疫苗需按政府相关规定接种。对于该制度的执行与接种活动,各级卫生健康部门会依法监督。
同时,依据法律,儿童在幼儿园入托和入学时,学校与托幼机构应验证预防接种证,如有未按规定接种的情况需报告,接种单位则会督促其监护人及时补种。
目前,国家规划要求符合年龄的女孩接种两针双价HPV疫苗,可防范HPV16和HPV18型病毒,这二者导致全球约70%以上宫颈癌,在我国相关病例中占比超84%。此外,受种者亦可自愿自费选择四价或九价HPV疫苗。
关于已接种双价疫苗后能否再打九价疫苗,北京市疾控中心公共卫生总顾问庞星火指出,现有研究表明,完成两针双价疫苗接种后,无需重复四价或九价疫苗接种。
此做法也是全球通例。例如美国疾控中心建议,完成双价疫苗接种的人员不需要再接种九价疫苗。加拿大的指南也是类似,完成任何一种疫苗全程接种即可。目前数据显示,HPV疫苗的保护效力可持续至少10年甚至20年。
三问:HPV疫苗安全性如何?
是否存在健康风险?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晁爽指出,“任何疫苗不可能100%无副作用,也不会100%有效。但比如接种后出现局部红肿等反应,这些都在可控和允许范围内。经过主管部门批准上市的疫苗,其安全性和预防效果已通过严密的验证。”
在日常问诊中,晁爽也经常听到家长基于某些联想或揣测的担心,“有的家长会关注,比如HPV主要通过性传播,那么疫苗是否影响性激素,甚至会不会引起性早熟或干扰身高发育。”她表示,所有权威临床数据显示,HPV疫苗不会导致青春期提前,也不会影响身高。
至于副作用,不妨看看实践和常识。赵昀表示,HPV疫苗自2006年上市,全球已广泛使用,至今若有严重副作用早已停用。20年来,国内外积累了大量研究资料,从未有证据显示HPV疫苗会影响生育或导致出生率下降。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