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博物馆负责人共商人工智能发展与应用
本报讯 近日,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于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召开。在此次大会的主要议题中,“人工智能在博物馆中的作用”专项会议成为亮点。该会议吸引了全球80多位博物馆馆长以及致力于文化遗产与博物馆数字化的人工智能企业代表。来自法国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卡塔尔伊斯兰艺术博物馆、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和中国南京德基艺术博物馆的馆长,就“博物馆视角下的人工智能”进行了深入交流。
作为本次会议的主持人,法国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雅尼克·林茨指出,人工智能是推动博物馆行业创新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她强调,博物馆应将科技应用和文化遗产保护紧密结合,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带来的新机遇,从而拓展自身的功能与使命。卡塔尔伊斯兰艺术博物馆馆长谢哈娜赛尔·纳斯尔分享了该馆在导览系统、个性化参观体验、文物高清扫描等多方面应用AI技术的成果。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馆长温俊玉则讲述了该馆通过人工智能丰富展览内容与形式,推动本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在科技持续进步的背景下,国内众多博物馆积极推进数字化建设,围绕文物保护、展览升级和高效运营等方面不断尝试创新。南京德基艺术博物馆馆长艾琳以馆内“金陵图数字艺术展”项目为例,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及相关数字技术在展览中的探索和实践。
德基艺术博物馆馆藏的清代冯宁《仿宋院本金陵图》,被认为是极具南京风貌与历史价值的古画。画中共描绘了533位人物,细致展现了宋代南京的城市风貌和社会百态。在“金陵图数字艺术展”中,博物馆利用长达110米、高3.6米的超高清LED显示屏,开创了沉浸式的艺术空间。观众通过智能手环,结合手机或智能终端,能够选择宋代画中人物形象,站在展厅指定地点后“穿越”进画卷。虚拟角色会根据观众的动作同步移动,带领观众游历古都南京,与画中成百上千的人物“互动”,聆听宋代生活故事。
“金陵图数字艺术展”的新型体验方式获得了参会专家的赞赏。国际博物馆协会总干事美狄亚·埃克纳认为,该展览的互动创意完全可以吸引更多年轻群体,为博物馆带来新活力。意大利威尼斯文化遗产基金会总监托托·贝加莫·罗西表示,这种崭新的展览模式为孩子们亲近博物馆、走近历史打开了新窗口。雅尼克·林茨评价称,这一展览就像是一部极具互动性的影片,使观众能够以全新的方式体验中国传统艺术与历史文化。
相关文章:





